8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申報2018年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和行業質量共性技術推廣項目的通知,要求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中央企業(集團、總部)對申報項目進行審核后,于9月4日前向工信部報送。其中,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能力提升任務提出針對海洋工程裝備等領域,圍繞產品功能性能、環境適應性等基礎支撐服務內容,提升整機產品(非部件)檢測公共服務能力。專家表示,提升工業基礎能力是我國制造業創新發展和提升質量的必然要求,我國船舶工業應對照涉及海工裝備的任務內容和目標,積極解決服務難題,探索建立“互聯網+”服務,加快完善技術基礎體系。 通知提出,此次申報工作將圍繞工業和信息化重點領域,主要支持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業質量共性技術推廣2個方向共14項重點任務。其中,在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能力提升方面,圍繞制造業重點領域,開展產業技術基礎支撐服務,解決行業試驗驗證服務能力不足、服務模式單一的問題,通過制定試驗檢測方法和計量技術規范、建立試驗檢測結果分析數據體系、為企業提供高效專業的服務等方式,提升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能力。在行業質量共性技術推廣應用方面,圍繞《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促進裝備制造業質量品牌提升專項行動指南》和工信部年度中心工作,主要支持原材料和裝備制造行業非競爭性共性質量問題解決、可靠性等關鍵質量特性提升、測試評價、標準制定、應用推廣等。 通知明確,這些重點任務均采用招標方式組織項目,補助比例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30%,每個項目補助金額不超過300萬元、項目總投資不低于1000萬元,但各項任務的擬支持項目數略有不同。對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內的優勢企業、2017年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州)的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郭佳泰)